2023年10月11日上午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天津师范大学讲座教授,人大复印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主编曾艳兵教授应邀于外院3008会议室开展了题为“‘火炬’悄然变‘利剑’——卡夫卡小说《美国》的启示”的讲座。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党委书记黄宏发、院长李圣杰教授、副院长程向莉副教授、英文系主任张国庆教授、黄忠副教授、日文系石旸旸、程一骄等老师出席讲座。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朱宾忠教授主持,外语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了讲座。
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卡夫卡小说《美国》中的“利剑”意象展开,曾教授认为卡夫卡在小说开头将自由女神高举的“火炬”改成“利剑”的这一创作手法绝非失误而是必有深意。他指出,火炬象征光明和自由,而利剑象征霸权和武力。利剑替代火炬,与其说是对当时美国的真实写照,毋宁说是卡夫卡对美国以及西方未来的焦虑和预测,而在今天我们似乎见证了卡夫卡的预言。
随后,曾教授结合文本,向我们详细阐释了卡夫卡笔下主人公在这样一个依仗权力、威力和暴力而生存的国度中迷路的经历,深度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体制之顽疾,即科学技术与秩序暴力对主人公卡尔的“异化”现象。资本和权力通过科技带来利益,暴力之剑通过科技和利益在空中飞舞,并得以实施。随着工业流水线操作程序的巨大威力和效果的逐步显现,这种机器化、程序化的观念和思想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,并开始垄断和控制着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人。科技的精确固然重要,但过度精确恐怕并不能带来秩序,反而会导致无政府混乱状态和个体的迷惘。在卡夫卡看来,美国社会仗剑而行,尽管可以尽快获益得利,但这把剑如果伸得过远过长,最后也会伤及自身。
最后,曾教授着重强调了小说意义的不确定性,并进一步指出卡夫卡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抵制阐释。小说结尾延宕死亡的书写隐约而又离奇地预示了奥斯维辛,而奥斯维辛就是一个无法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解释的问题。任何批评解读都通过提供某种阐释方式,终止了阅读过程中的思索和推敲。解读即给出定论,而这恰恰是卡夫卡在他的创作中力图排除的做法。另一方面,意义的不确定来自认知和理解的失败,这种失败乃是因为共同体的焚毁,共同体毁灭的一个特征就是我们同样见证了历史思维的衰竭。
参会师生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点与曾教授进行深入交流。最后,由主持人朱宾忠教授宣布讲座圆满结束。与会人员均表示,该讲座充分展现了卡夫卡文学的当代魅力,促进了大家对西方现代性问题的省察与反思。
据悉,曾艳兵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卡夫卡研究者,中国英美文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。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,后现代文学文化研究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《卡夫卡与中国文学、文化之关系研究》。代表著作有:《卡夫卡研究》《卡夫卡的眼睛》《后现代文学文化论稿》等,在《外国文学评论》《文艺研究》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《外国文学》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。
(通讯员:马亮/供图:莫韦姝、陈家雨)